1、云計算大勢所趨,旗幟鮮明看好 idc 機遇云計算作為革命性技術,能極大解決傳統it的剛性部署問題,將在5g時代引領變革。傳統的it部署模式下,企業不僅要購買物理機,而且要在服務器上安裝系統、中間件、應用等,同時須進行一系列調試,前期投入和后期運營帶來較大成本壓力。而云計算則是對傳統it模式從底層硬件到業務模式的顛覆,對企業客戶提供按需分配、可計量的it服務。經歷了虛擬化的過渡時期,現階段的云計算已經實現了計算資源在時間/ 空間兩個維度的全面彈性,由云服務提供商在客戶需要的情況下隨時隨地提供靈活計算能力。展望未來,云計算將成為數字經濟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同時也是后疫情時期核心的“新基建”賽道,有望在5g時代極大賦能實體經濟,帶動智能制造、車聯網、智能家居等領域的發展,引導社會形態向萬物智聯(aiot)變革。
云計算產業鏈趨于成熟,硬件端有望率先爆發,旗幟鮮明看好idc領域。當前全球云計算產業生態已經相對成熟,從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來看:1)上游企業提供底層硬件設備及基礎設施,包括idc以及服務器、網絡設備、存儲設備等核心設備,同時也涉及光纖、光模塊等關鍵元器件,電源、機架、空調等周邊輔助設備;2)中游企業提供軟件基礎設施、平臺及應用相關服務,即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3)下游客戶則包括企業及個人用戶,其中企業用戶仍以互聯網廠商為主。5g時代,全球it云化已經是大勢所趨,云計算產業鏈正在進入高景氣周期。目前來看,由于云計算產業底層硬件基礎相比中游軟件基礎設施建設周期更短、建設進程更快,硬件端有望先于軟件端迎來爆發。此前我們在《云計算景氣上行系列專題(一):云計算拐點已至,布局服務器正當時》中已經強調了服務器行業的投資機會,本文中我們將聚焦idc(互聯網數據中心)領域的巨大產業機遇。
2、idc 走向云端管理,走定制化模塊化發展道路2.1 idc發展持續受技術發展和客戶需求驅動
idc,即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是一種信息集中處理、交換、存儲的物理空間,具備高速互聯網接入帶寬、高性能局域網絡、安全可靠的機房環境。基于 idc 物理平臺,服務商會提供兩種服務,一是互聯網基礎平臺服務,包括服務器托管、虛擬主機、郵件緩存、虛擬郵件等;二是增值服務,包括場地的租用服務、域名系統服務、負載均衡系統、數據庫系統、數據備份服務等。
從發展歷程來看,數據中心最初用來代指容納包括計算機系統、存儲系統、電力設備在內的獨立房間。而本世紀初,隨著互聯網的擴張,互聯網數據中心使用量大幅增加, idc 業務也逐步擴展至主機托管和網絡托管等。2007 年后,隨著云計算和超融合架構技術的出現,云服務廠商的新需求使得數據中心開始向虛擬化、可擴展、綜合化擴展。由此歷程可以看出,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下游客戶的需求始終是 idc 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當前來看,5g 和云計算并行向前,智聯網(aiot)生態隨之而來,前沿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必將帶動下游需求逐步爆發,數據流量也將迎來一個暴漲期,而 idc 作為數據流量的核心載體,有望乘勢步入高速增長軌道。
2.2 產業鏈:分為基礎設施、托管增值、服務廠商三個環節
從idc產業鏈角度出發,主要分為基礎設施、idc增值/托管、應用/服務三個環節:
? ?idc增值/托管:中游idc增值/托管商主要包括電信運營商、云廠商自建idc部門和第三方專業服務商。目前電信運營商受益于網絡帶寬建設、資金以及客戶資源等優勢,始終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但第三方專業idc服務提供商提供專業定制化服務,注重用戶體驗,增長有加速趨勢。云廠商是數據中心最重要的需求方,在偏遠地區以及二三線城市偏向于自建數據中心,但在核心城市,由于受制于資源成本等因素,往往高度依賴與第三方idc廠商的租賃合作。
?idc機房托管服務器的用戶。
從價值分布角度來看:1)產業鏈上游的基礎設施建設中,資金需求占比大的是ict 設備。根據idc圈相關數據,市場價值大的是服務器,市場規模達到550億元。其次是包括路由器及交換機在內的ip設備,市場規模約為147億元,這部分投資主要由產業鏈下游云計算廠商以及金融機構等承擔。2) 中游idc維護與運營中,電費是費用端的重要構成部分。idc圈數據顯示,電費在產業鏈中價值占比達到9.6%,而在集成運維端的占比高達50%。idc的電力成本主要決定于pue水平,指數據中心總設備能耗/it設備能耗之比,越接近1代表節能水平越高。據工信部披露,當前我國在用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的平均pue分別為1.63、1.54,規劃在建數據中心的平均設計pue在1.5左右,小部分新建數據中心pue可做到1.4以下。
2.3 模塊化、定制化、云管理成為idc建設發展新方
1)模塊化是當前全球數據中心建設的一個大趨勢,可以極大縮短傳統 idc 的建設周期,我國在模塊化安裝模式的運用上居于全球地位。模塊化建設模式可以使 idc 的建設由“工地”遷移到“工廠”,通過工廠預制、現場安裝等在 40 天之內完成部署,極大縮短了傳統 idc 2-3 年的建設周期。模塊化 idc 模式集成了供配電、制冷、機柜、氣流遏制、綜合布線、動環監控等子系統,可以大程度降低基礎設施對機房環境的耦合,因此具有高效節能、快速部署的特點。據 odcc 統計,截至 2017 年底微模塊數據中心的部署量相比 2013 年已由 300 套增長到 4500 套,相當于 5 萬多個 20a 機架規模,預模塊數據中心完成 9100 個 40a 整機柜的部署,相當于 1.8 萬個 20a 標準機柜。綜合來看,模塊化數據中心累計完成約 7 萬個標準機架部署,可容納服務器超 100 萬臺,同時在運行的六年以來,平均 pue 下降 0.2-0.4,運行成本降低 20-40% ,效果顯著。
2) 定制化則是另一大趨勢,大型互聯網廠商需求升級,趨向高度定制化。定制化數據中心指 idc 服務商根據大型數據中心用戶(如大型互聯網廠商或金融機構)復雜多樣化的應用部署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規劃、設計、系統集成及運營管理服務。大型互聯網廠商所需 idc 建設設立在標準企業運營發展模式需求上。以數據港和阿里云的長期合作為例,數據港公司的定制化數據中心業務的核心是以客戶為中心。在雙方的合作過程中,數據港前期先確定了阿里云的定制化標準,再根據標準的解決方案預制, 之后再分階段有效支付。這一流程使整個項目的投資、建設以及運維等幾大板塊有效地串聯在一起,實現了高效低成本的建制過程,同時大幅縮短了建設周期。
3) 云管理指通過在 idc 上建立 iaas 云化架構,實現基礎資源的統一管理,是當前提升數據中心的資源利用率和運維效率的有效途徑。傳統的數據中心包含非虛擬化平臺化平臺和虛擬化平臺兩種。非虛擬化平臺對舊有設備改造投入成本過高,且改造不徹底,同時部分業務應用系統為了降低建設初期投入,沒有過多考慮高可用性以及負載均衡等問題。此外,當前非虛擬化平臺大的問題仍是能源浪費,主要原因是物理設備開機后能耗保持恒定而不受利用率控制。另一方面,虛擬化平臺實現了硬件設備的集中擺放和連接,但平臺間相互獨立,應用范圍相對有限,同時人力運維成本較高。而云管理則基本解決了兩者的矛盾,數據中心的 iaas 層架構以統一的運維云平臺管理各虛擬化平臺,接管 idc 所有硬件資源及其虛擬化資源的調控、運維工作,并可通過可視化監控等方式為運維人員提供決策依據,依靠建立預警機制和運維視圖實現故障的智能化處理,極大提升了運維效率。
3、云產業拐點 + 5g 云場景布局成idc 增長動力3.1 周期拐點邏輯:云廠商資本開支拐點確立,idc需求將迎爆發
大趨勢來看,近年全球及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驅動數據中心流量大幅增長。根據gartner數據及預測,2018年全球云計算市場(iaas+paas+saas)規模已經達到64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底會擴大至2461美元;而根據信通院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云計算市場規模達907億元,預計2020年底市場總規模將擴大至1858億元。整體而言,國內外云計算市場持續擴張,市場規模日趨龐大。下游擴張的情況下,云產業鏈上游的數據中心流量同步快速增長。據cisco預測,2021年全球云數據中心數據總流量將達到19505eb,相比于2018年的10606eb增長83.9 。cisco發布的數據同時顯示,預計2016-2021年全球數據中心云流量的復合增長率達到26.6 ,而同期傳統數據中心流量的復合增長率僅有4.8%。
數據中心云計算業務流量增長直接驅動云廠商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投資。云數據中心流量持續擴張的情況下,云廠商正在不斷將更大規模的資本開支(capex)投向基礎設施建設以緩解流量壓力、應對云業務擴張需求,而idc和服務器正是其中的核心投向.
云巨頭 capex 擴張正驅動云產業鏈景氣上行,idc 需求爆發在即。產業經驗來看,超大型云廠商/互聯網巨頭的現金資本開支水平直接決定云計算產業鏈的景氣度。將北美互聯網五巨頭 famga(facebook、亞馬遜、微軟、谷歌、蘋果)的合計 capex 增速與全球服務器出貨量增速(產業鏈景氣度核心指標)對比可知:在 famga 的 capex 一個增速周期內(2017-2019 年),全球服務器的出貨量直接受capex 增長的驅動,走勢基本擬合。
事實上,服務器指標對于 idc 環節的景氣度具更強的指引意義(相較于產業鏈其他環節)。產業邏輯而言,服務器和 idc 環節具有緊密的關聯性和高度一致的投資節奏, 當前服務器出貨量增速已經隨五巨頭 capex 增速呈現拐點趨勢,判斷 idc 需求也將確定性跟進放量。
2019q4 資本開支擾動不改向上趨勢,巨頭加速布局 2020 催化產業景氣度。
我們認為 2019q4 服務器出貨量增速與下游巨頭的 capex 增速形成短期分化的原因來自兩方面:
1) 從數據的角度來看,2018q4 的高基數是導致當前數據同比下滑的重要原因。
2018q1-2019q1 的下行周期中,2018q4 季度數據呈現異常走高,究其原因,谷歌和蘋果在地產和并購領域的項目投資是主要原因。以谷歌為例,根據 cnbc 的披露,其在2018q4 年高舉收購大旗,繼年初以 24 億美元收購切爾西市場大樓以后,進一步在德克薩斯州、馬薩諸塞州購置地產、新設辦公樓,同時拓展在伊利諾伊、威斯康辛、華盛頓州和佐治亞州的現有辦公區間,導致資本開支大幅增長,形成偏高基數,擾動當前季度同比數據。
2)從業務的角度來看:資本開支指引、云業務營收增速、上游廠商出貨量增速三者交叉驗證,famga 仍在持續布局云基礎設施。
a) 資本開支:互聯網巨頭管理層對 2020 年資本開支持積極態度,云計算基礎設施依舊是投資重點。從發布會和資本開支指引來看,谷歌管理層在 2019q4 電話會議上多次指引將持續加大云計算領域的投資,同時表示 2020 年與 2019 年相比,將投入更多資金在服務器采購、數據中心建設方面;而亞馬遜和微軟管理層也分別在季報說明會上表示為了滿足 aws 和 azure 增長需求,大部分資本開支將投向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facebook 方面盡管不涉及公有云業務,但在私有云領域的基建擴張并未放緩,管理層預計 2020 年資本支出將維持在 170-190 億美元不變
b)云業務:當前各大互聯網巨頭旗下云業務依舊保持高歌猛進態勢,業務需求活躍。
c)游芯片廠商業績超預期,進一步佐證下游需求回暖。
引領全球云產業方向的famga 固然是核心變量,但對于國內市場而言:本土互聯網兩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的 capex 也是反映 idc 產業鏈景氣度的重要因素,當前同樣呈現企穩向好趨勢。本輪國內互聯網巨頭資本開支增速的回調開始于 2018 年,其中騰訊從年初開始調整 capex,而阿里巴巴 capex 也于年中開始回落。隨后兩巨頭的資本開支增速持續放緩,并于 2019q2/q3 基本到達低點,并逐步企穩。數據中心的建設,國內兩巨頭在 2020 年的資本開支有望進入新一輪加速期,idc 建設需求可期。
綜合來看,目前北美五巨頭 famga 的 capex 增速已經反彈,國內阿里、騰訊兩巨頭的capex 也呈現企穩向好,同時考慮服務器出貨量及芯片廠商業績同步放量,判斷云計算產業景拐點明確,國內外 idc 行業均有望進入爆發周期。
3.2成長邏輯:“5g+云”奠定需求,疫情及政策加速idc建設
3.2.14g切換5g,流量增長驅動算力需求爆發,idc廠商受益
作為云計算產業鏈的基礎設施環節,idc 受到產業鏈上下游庫存周期影響,在中短期內呈現較強的周期性波動。但拉長時間軸來看,近十年來底層通信技術革新驅動應用 端數據流量及基礎端算力持續爆發,idc 廠商作為核心承接方因此具備極強的成長性。4g 網絡帶寬提升,套餐提速降價,流量基礎穩步提升。4g 技術全面普及以來,寬帶速率大幅提升、流量套餐價格逐步下調,受此影響我國網絡數據流量迅速增長。根據 工信部統計,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國 100m 以上寬帶接入用戶總數占比達到 77.10%, 20m/50m 寬帶向 100m 寬帶升級過程基本完成,隨之帶來的是上網速率的大幅提高。移動網絡方面,4g 網絡平均速率也持續大幅提升,2019q3 已經達到 24mbit/s。根據 工信部統計,2019 年 1-11 月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到 1107 億 gb,相比去年同期增長 77.40。當前 4g 通信網絡步入成熟期,流量基礎呈現擴張趨勢.
5g 性能進一步提升,2020 用戶加速滲透,生態有望全面鋪開。當前已經進入 4g 切換5g 的關鍵轉換期,全新的 5g 技術將會構建全新的網絡架構,其各方面性能遠超 4g。相較而言,5g 的流量密度達 10tbit/(s*km2),而 4g 僅為 0.1mbit/(s*m2);5g 的連接數密度是 4g 的 10 倍,而時延僅 1ms,是 4g 技術的十分之一;能效方面,相對于4g 有一百倍的提升;用戶體驗速率可達 0.1-1gbit/s;頻譜效率相較 4g 提升 3-5 倍;峰值速率相較 4g 提升 20 倍。就建設進度來看,2019 年以來我國 5g 建設多點開花、全面推進。1)牌照方面:工信部于 2019 年 6 月 6 日向三大電信運營商發放商用牌照,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 5g 商用元年。2)基站方面:2019 年 4 月北京發布《關于加快推進 5g 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方案》中指出,北京市目前 5g 基站保有量達 1.6 萬個。預計到 2020 年底,北京將總共保有 5g 基站約 4 萬個。上海深圳等地也宣布將分別在 2019 年年底前建成 5g 基站 1 萬座和 8500 座以上。3)終端設備方面:華為、vivo、oppo 等廠商今年已分別推出了 mate30pro、redmi k30、reno3pro 三款 5g 機型。隨著 5g 基礎建設在 2019 年超預期推進,5g 滲透率有望在五年內持續提升。根據艾瑞咨詢預測,到 2024 年底我國國 5g 市場規模將達 3.3 萬億元,相比 2020 底擴大 5 倍以上。
三大應用場景將成為 5g 時代核心方向,流量爆發隨之而來。根據 itu 的定義,5g 的三大技術場景分為 emmb、mmtc 以及 urllc 三類。emmb 是包含 4k/8k 超高清視頻、ar/vr 等在內的對網絡帶寬要求極高的增強移動帶寬類業務;mmtc 是指包括車聯網、大規模物聯網等在內的海量機器類通信業務;urllc 是指包括智能駕駛、無人機技術等在內的超可靠低時延業務。預計 5g 應用前期,emmb 業務即可獲得廣泛發展,而中后期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進化和生態環境建設的不斷加強,emmb 和 mmtc 應用場景有望獲得廣泛應用。此外,根據華為發布的《5g 時代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三大場景下十個細分場景有望率先迎來爆發,具體包括 vr/ar、車聯網、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無線醫療、無線家庭娛樂、聯網無人機、社交網絡、個人 ai 輔助和智能城市。
從數據增長的空間來看,mmtc 帶來的海量機器通信類業務會產生巨大的數據量,物聯網生態全面鋪開,根據愛立信發布的《移動市場報告》,2024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 41 億元,其中 45%為與可穿戴設備醫療、跟蹤傳感器、智能抄表有關的大規模物聯網行業。emmb 技術在超高清視頻、ar/vr 領域的的廣泛應用也會帶來龐大的 c 端數據流量。根據 cisco 的預測,全球 vr 設備產生的數據流量將從 2016 年的每月 13.3pb 增長到 2021 年的每月 140pb;ar 設備產生的數據流量將從 2016 年的每月3pb 增長到 2021 年的每月 21pb。此外 urrlc 技術相關技術的推進也將推波助瀾,智能駕駛等應用場景有望大幅拉動邊緣計算需求。
5g通信技術的切換,驅動流量水平加速提升,算力壓力驅使idc市場快速成長。idc作為企業管理it基礎設施與應用,已經成為提供基礎設施與應用服務的重要平臺,隨著2c、2b端流量的持續激增,算力壓力正在持續向企業(互聯網企業為主)和運營商傳遞,idc需求隨之大增,產業發展向好。而且相較于全球市場,國內idc市場由于起步晚、規模小,且受益于國內互聯網行業和5g產業的雙重爆發趨勢,判斷下一階段國內idc市場的擴張速度持續領跑全球水平。
3.2.2疫情防控提前催化需求,idc短期影響中性但長期需求提振
近期爆發新冠疫情正在對各行業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沖擊,但疫情防控下的遠程辦公模式卻激活了云端應用,諸如云視頻、云游戲、云辦公等新應用場景刺激流量大增,算力需求驅動云產業鏈各環節均有良好表現,idc 亦在此列。但我們認為,此次疫情對于 idc 行業的需求拉動更多體現在中長期,不宜對短期需求增量過分樂觀。
就疫情對 idc 行業的短期影響來看,可分為運營和建設兩部分來看:1)運營端影響短期偏向中性,q1 費用或將上升。事實上,春節假期中多數廠商的 idc 均處于封閉運營狀態,并不存在大規模新機柜上架的情況。另一方面,受疫情刺激,服務器廠商運輸配送存在壓力,新機柜上架可能延期,因此不宜對短期需求增量持過分樂觀態度。此外,考慮到加班及防護工作,2020q1 的成本費用或將有所上升。2)建設端短期影響相對負面,疫情延緩審批及施工進度。idc 聚有一定的類地產屬性,是產業鏈各環節中建設周期最長的部分,其新項目的推進受到諸多制約。我們認為,近期疫情可能直接導致監管部門在短期內放緩對 idc 建設的審批,同時施工單位的進度放緩也對idc 的短期建設構成不利影響。
但當前疫情驅動云應用提前爆發,中長周期仍然極大提振 idc 需求。2020 年春節期間期間,廣大居民積極響應政府疫情防空號召,線上拜年、云視頻以及網絡游戲等成 為主要娛樂方式。根據工信部統計,春節期間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達 271.6tb,同比暴增 36.4%,其中大年三十和除夕兩天移動數據流量消費分別同比增長 42.1%和 40.8%。節后遠程辦公模式迅速崛起,相關移動數據流量短期激增,云巨頭率先受益,idc 擴增需求有所提前。受疫情影響,企業紛紛先利用遠程辦公形式復工,行業巨頭依示范 效應率先受益。阿里巴巴旗下的在線辦公產品釘釘在 2 月 5 日蘋果 appstore 下載量日榜上首次超過微信,客戶端使用視頻會議和在線直播等服務的人數暴增。在線類產 品的需求增大直接導致云服務商紛紛擴容服務器數量。為了匹配使用人數激增帶來的 數據流量承載能力,阿里云連續兩天緊急擴容 2 萬臺云服務器;而騰訊云 2 月 6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從 1 月 29 日至 2 月 6 日,騰訊會議每天進行資源擴容,8 天總共擴容超 10 萬臺云主機。判斷服務器短期需求量大增,將使得 idc 擴建需求提前到來。云視訊、遠程辦公廠商抓緊契機免費開放服務,培養用戶習慣,有望持續保持對 idc 擴增需求。在示范效應顯現后,服務提供商選擇紛紛抓住機遇,免費開放旗下遠程辦公類產品,有助于擴大行業規模,同時培養用戶習慣,使整個行業加速發展。預計疫情穩定后,遠程辦公將成為部分企業及事業單位的常規辦公手段,這將持續帶來可觀的數據流量,持續擴大云服務提供商對上游服務器數目的需求,最終會帶來 idc 擴增需求在 5g 普及前提前增加.
3.2.3 新基建強化逆周期加速,idc提速再增確定性
而從政策面來看,考慮到新冠疫情肆虐對國內經濟基本面的負面沖擊,高層已經開始大力推動“新基建”進行逆周期調節。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所謂“新基建”, 主要包括 5g 基建、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和人工智能七大領域,其中大數據中心作為 5g 生態的核心基礎設施,其建設進度有望在年內提速。
新冠疫情影響有限,政策推動 5g 加速發展,idc 同步提速。根據運營商方面的披露, 截至 1 月末三大運營商已在全國開通了 15.6 萬個 5g 基站,此后新冠疫情確實在 q1 對 5g 的標準推進及設備供貨產生了一定影響,但隨著各省疫情逐漸緩解,各政府部門正在協調部署以加快企業復工復產,目前通信產業鏈復工情況良好。隨著近期“新基建”政策的密集出臺,判斷 5g 大規模建設將在 q2、q3 提速,2020 全年運營商整體資本支出或將超預期增長。目前中國移動已經表示將維持全年建設 30 萬 5g 基站的目標不變,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也宣布將在前三季度完成全年 25 萬站的建設目標。此外,全國廣電網絡整合也已進入沖刺期,廣電網絡相關 5g 投資有望全面鋪開。5g 基建加碼的趨勢下,idc 作為相輔相成的配套設施、“新基建”的重要構成,必將同步提速,在政策刺激下加大區域擴張速度。
4、國內 idc 市場增速高潛力足,供需矛盾凸顯4.1 全球idc市場保持平穩增長,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持續推進
全球數據中心市場規模目前已進入平穩增長期,增速維持在 10%左右。根據信通院2019 年發布的《數據中心白皮書》預測,2019 年全球 idc 市場規模將達 560 億美元以上,同比增長 10.5%。idc 市場規模的年均增長率連續 3 年維持在 10%左右。需要說明的是,此數據僅包含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租賃收入,而不包括云服務等收入。從行業規模上來看,仍以互聯網、云計算、金融等行業為主。
全球數據中心特點呈現量減體量增的趨勢。2010 年以來,全球數據中心數量保持穩定增加。但從 2017 年起,隨著大型化數據中心和超大型數據中心的需求增加,以及數據中心走向集約化發展,全球數據中心數量開始減少。根據 gartner 預測,到 2020 年,全球數據中心數量將從 2017 年的 44.4 萬個減少到 2020 年的 42.2 萬個。從部署機架來看,因單機架功率大幅提升,因此機架數僅會保持小幅增長。預計 2020 年機架數將超過 498 萬臺,服務器超過 6200 萬臺。
全球超大型數據中心布局加速,未來有望持續保持增長。數據中心數量減少的原因是大型及超大型數據中心的需求增加,使得單一數據中心配置機架數量增加。根據synergyresearch 的數據顯示,2018 年,超大型數據中心數量增長了 11%,年底總數達 430 家;2019 年第三季度達 504 家,較 2013 年以來有兩倍以上的增長,預計超大型數據中心的建設將平穩推進。
4.2 我國數據中心增速較快新建idc占建設主導使成本作用凸顯
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增速顯著高于全球市場。根據 idc 圈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 2018 年中國 idc 市場規模達 1228 億元,同比增長 29.8%,遠超同期全球 idc 市場規模平均增速 10.5。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國 idc 行業目前仍處于早期發展時期,供給端和需求端目前仍處于不平衡狀態,且我國近年來網絡建設、智能設備技術進步以及應用生態建設趨于完善的情況造成的數據流量快速增長加劇了供需兩側不平衡。根據synergyresearchgroup 的數據顯示,盡管目前美國仍占據數據中心市場主導地位(占有 40%市場份額),但包含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保持著 idc 市場規模的高增速。
我國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建設將持續推進,在全球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增長。
我國當前 idc 產能擴張仍主要以新建 idc 為主,擴建和改建為輔,成本優勢作用明顯。